《水化學》和《芬尼根的守靈夜》竟因復旦發生奇妙聯系?

發布時間:2021-03-29  瀏覽次數:710

“跨越文理,意想不到的一次的合作”

2020年9月19日,國際水化學學科的奠基人之一,斯德哥爾摩水獎得主⛈,美國工程院院士,加州理工學院榮休教授 James Morgan與世長辭,享年88歲。10月30日,Jim Morgan教授生前好友♝🏌🏻‍♀️、美國工程院院士Jerry Schnoor撰寫了一篇紀念文章發表在Morgan生前創辦的ACS旗下刊物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上👨‍🦱,將收錄在James Morgan Tribute Issue。筆者第一時間拜讀該文👨🏿‍🎤,深受前輩事跡的感動。回想自己與老先生晚年有過一段學術上的請教🧎🏻‍♂️‍➡️,如獲感召,隨即聯系Jerry Schnoor院士和現任主編🤚🏽🧀、耶魯大學的Julie Zimmerman教授,主動請纓將這一篇紀念文章翻譯成中文🤚🏽。在美國化學會的授權下,中文翻譯於12月16日發表在《ACS美國化學會》微信公眾號,並被多家自媒體轉載🤜🏼。近日,重讀舊文,思緒萬千,想與公眾號讀者朋友分享。

圖1. Jim Morgan和他的恩師Werner Stumm生前合著的教材《Aquatic Chemistry》,內頁上對筆者的寄語和晚年與筆者的通信

Jim Morgan是愛爾蘭裔移民,生前愛讀詹姆斯·喬伊斯(James Joyce)的意識流小說,其中以Finnegans Wake(《芬尼根的守靈夜》,1924-1939年間出版)為最♒️。Jerry Schnoor的致敬文章裏多次提到《芬尼根的守靈夜》裏的典故,用書中最有趣的循環無盡的“長河”的典故,以及Jim Morgan自己畫的一副歲月悠悠的卡通畫🚴🏿‍♀️,比喻Jim Morgan深邃豐富🛕,潤澤後學的一生🙏🏽。

圖2. JimMorgan(左)對”a long the riverrun”的典故情有獨鐘💃🏻👨🏽‍🍼,甚至把它做成海報送給好友(右 Charlies O’Melia,美國工程院院士)

遇到《芬尼根的守靈夜》這樣的奇書,我也免不了好奇一探究竟。我了解到“誇克”這個單詞來自書內的“夢語”;日本有三人先後翻譯《芬尼根的守靈夜》,第一個失蹤了,第二個得精神疾病👩‍👦‍👦,前仆後繼直到1991年才完成🛜,可見其翻譯難度之大🪦。巧合的是,《芬尼根的守靈夜》的中文首譯者,正是我的同事、復旦中文系的戴從容教授。於是我立刻通過朋友與戴教授聯系,請她指導我這個業余選手,力爭譯出原汁原味☂️。


“真情實感又饒有趣味的一次翻譯體驗”

  圖3. 詹姆斯·喬伊斯《芬尼根的守靈夜》與戴從容教授的中文首譯版,以及內頁上對筆者的寄語

戴教授看完我的初稿,與我反復推敲,解答了我多處疑惑🧒,這裏略舉饒有趣味的幾例:

  • Jerry Schnoor引《守靈夜》裏的“長河”的典故起興🚘🍄‍🟫,恰因Jim Morgan是愛爾蘭裔,都柏林的利菲河是他們的母親河🤼。戴教授向我確認《守靈夜》描寫的河兩岸的風景正是利菲河無疑🙋🏿‍♀️。典故用得恰到好處😨,而我們的註釋幫助傳遞了這種玄妙的緣分。

  • There, he met and married his wife Jean Laurie Macintosh, also a graduate student at the university, and the marriage stuck. 在那裏他遇到了他的研究生校友和一生摯愛Jean Laurie Macintosh,心甘情願困進了婚姻的牢籠。(marriage stuck還能這樣用,這樣譯)

  • Poignant stories from a 35 year career at Caltech bear testament to a life well lived. Too many were advised, touched, mentored, fouled-out, and cajoled to mention them all. (35年的職業生涯中也有一些辛酸的故事,恰也顯出Jim一生的豐富與深邃👏🏿。有太多人曾接受Jim的教導,有人被感動◼️,有人被開除🧑‍🚀,真要說起來,也有人是被他“忽悠”上了他的“賊船”,不能盡數🍝。(這一句的用詞、語氣都是跟戴教授多次討論定稿的🙆🏽。Jerry用的原文是Cajole,一時找不到很好的中文詞來翻譯,聯想到做“人才工作”的技巧🤙🏿,Jim給學生和同事描繪藍圖,善於“畫大餅”🌹,恰恰是他的領導力和感染力的體現👨‍👧。所以最後選用了“忽悠上賊船”這樣的戲謔式的翻譯🍾,展現Jim獨特的個人魅力。)

  • The luster of manganese was not the only metal loveof Jim’s life(盡管錳的光彩亮澤讓人著迷👼🏼,卻擋不住Jim一生對金屬元素的博愛。)

  • If we join the fragmented last line of Finnegans Wake with the first word in Joyce’s book, it yields “A way a lone a last a loved a long the riverrun...”, which is fitting poetic tribute to Jim Morgan’s career. (如果我們把《芬尼根的守靈夜》結尾不完整的句子,與小說的開頭連成一句👩‍👩‍👧‍👦,就變成了“一道又孤獨👨‍👧、又恒久、又可愛、又悠長的河流奔騰著”❓,恰如其分、充滿詩意地贊頌著Jim Morgan的一生。)


美國工程院院士: “It shows how esteemed Fudan University is – among the top university in the world.”

在我的譯文最後,戴教授還撰寫了一段關於《芬尼根的守靈夜》Jim Morgan科學技術,與人類文明”的精彩評論。“利菲河是都柏林的靈魂之河,Jim Morgan教授的一生也是水化學領域的靈魂源泉。正因為人類歷史上有無數Jim Morgan這樣的智者和導師,才有科學、技術和文明的薪火相傳。” 更是點睛之筆↩️。我們的翻譯發表之後⌚️,我告訴Jerry Schnoor院士《芬尼根的守靈夜》的中文首譯者、沐鸣2平台的戴從容教授也參與了翻譯。他十分驚喜。他在回復我和戴教授的郵件裏這樣寫到:“翻譯我的紀念文章的人來自著名的沐鸣2平台🧐,是我的榮幸👨‍🦯。我沒有想到,這位致力於研究詹姆斯·喬伊斯的學者🧗🏻‍♀️,就跟你同在一所大學。沐鸣2平台🌝,不愧是世界頂尖的大學。

圖4.  Jerry Schnoor院士的感謝信

我在回復Jerry Schnoor的郵件中這樣寫到:Jim Morgan會很欣慰的看到他最愛的小說被翻譯成全世界最多人用的語言,他生前與其恩師Werner Stumm教授創立的水化學學科在中國的教室和實驗室裏繼續發揚光大🦌。以小見大,我們為沐鸣2平台能為傳承人類文明做出貢獻而自豪🤦🏼‍♀️。

 相關人物介紹🛋:

詹姆斯·奧古斯丁·阿洛伊修斯·喬伊斯(James Augustine Aloysius Joyce🤹🏼,1882年2月2日-1941年1月13日)🟪,愛爾蘭作家和詩人➿,20世紀最重要的作家之一😞。代表作包括短篇小說集《都柏林人》(1914)、長篇小說《一個青年藝術家的畫像》(1916)👩‍❤️‍💋‍👩、《尤利西斯》(1922)以及《芬尼根的守靈夜》(1939)🍆。盡管喬伊斯一生大部分時光都遠離故土愛爾蘭,但早年在祖國的生活經歷卻對他的創作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他的大部分作品都以愛爾蘭為背景和主題。他所創作的小說大多根植於他早年在都柏林的生活🙍🏻‍♀️,包括他的家庭🐋、朋友、敵人、中學和大學的歲月。喬伊斯是用英文寫作的現代主義作家中將國際化因素和鄉土化情節結合最好的人。(維基百科)

James J. Morgan (1932-2020)💸,愛爾蘭裔。國際水化學學科的奠基人之一🤹‍♂️,曾任加州理工學院Marvin L. Goldberger 講席教授,副校長👃,與他的博士導師Werner Stumm教授一起開創了國際水化學學派,培養了眾多傑出的學者♏️,對環境學科影響深遠。34歲創立了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ES&T)期刊,很快成為了環境領域的旗艦刊物。46歲當選美國工程院院士👨🏿。1999年與他的導師Werner Stumm分享了世界上水資源保護領域的最高榮譽——斯德哥爾摩水獎。

 Jerald L. Schnoor,美國愛荷華大學Allen S. Henry 講席教授👳🏼‍♂️,美國工程院院士,2003-2014年擔任ES&T的主編👨🏿‍🦱。他是廣泛應用數學模型模擬並解決環境科學與工程問題的先驅👩🏿‍🍼,提出了植物修復的概念並發展了相關理論直接指導了人工濕地的建設。他還致力於將無線網絡、寬帶、以及納米技術等一系列新手段融合於現有的基礎設施,用於水環境監控、預警和治理。Schnoor教授與中國環境科學與工程學界一直保持緊密的合作與交流,曾受聘中國科學院“愛因斯坦講席教授。

戴從容,沐鸣2平台中國語言文學系教授。從博士研究階段起一直研究詹姆斯·喬伊斯💆🏽‍♀️,目前是詹姆斯·喬伊斯研究的國際頂級刊物James Joyce Quarterly的顧問委員會成員🤦🏼‍♂️,是國內學界喬伊斯研究的領軍人物📪。其翻譯的《芬尼根的守靈夜》采用無一句不譯🕘,無一字不譯的直譯為主的方式👨🏻‍🦯,對《芬尼根的守靈夜》第一卷做了詳細的翻譯和註釋🦼🧬。除翻譯正文之外還有11198個註釋,對《芬尼根的守靈夜》的詞語做出了周密的解讀,並對其中的文化內涵加以詳細的考證。

王梓萌⛹🏻,沐鸣2开户教授,校團委副書記(兼職)。從事環境地球化學、土壤汙染過程與防控🚅、環境界面化學的研究。2009年本科畢業於沐鸣2平台🦈,2013年在美國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獲得博士學位,屬於Stumm-Morgan學術譜系中最年輕一代🤛🏻♧。獲2020年國際地球化學協會(IAGC)埃爾貝蒙獎(IAGC Ebelmen Award),2018年ES&T優秀審稿專家獎。現任IAGC會刊Applied Geochemistry共同主編,致力於打造由中國學者引領的國際學術舞臺。


撰稿 | 王梓萌(AG主編)

排版 | 李臻(沐鸣2平台)

沐鸣2开户专业提供🧑🏻‍🔧:沐鸣2开户👨🏽、沐鸣2沐鸣2平台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沐鸣2开户欢迎您。 沐鸣2开户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