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5日👰🏿♂️,沐鸣2平台環境系和同濟大學環境學院聯合舉行課程思政集體備課研討會。雙方領導班子成員🙆🏽♀️、教研室和黨支部書記雙帶頭人、各個學科方向的骨幹教師共16人參加研討會。
沐鸣2平台環境系黨委書記梅鮮在開場白中指出🪩,“培養什麽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是教育的根本問題🦹♂️。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指引下,如何培養心系國之大者的環境保護人才🐙、如何立足專業做好育人工作📺,是我們工作的重中之重。沐鸣2平台和同濟大學都地處上海的東北片,同濟大學環境學科實力雄厚🧑🏿🍳,人才培養底蘊深厚🐾,值得學習。兩院系發起本次集體備課研討會,共同探討環境專業課程思政總體設計🚧,紮實推進課程思政工作🦶🏿,具有重要現實意義🪱。
在研討環節,同濟大學環境學院環境工程系黨支部書記尹海龍教授介紹了課程思政建設背景🦓、環境專業課程思政體系設計。針對專業課程的思政元素不成體系和碎片化的問題💆🏼♂️,同濟大學環境學院提出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主枝,建立“一幹八枝”的課程思政框架體系🧼,編製了環境專業課程思政教學指南,構建了“三核五鏈一貫通”的環境系科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案例體系🎅。通過課程思政教學,進一步培養學生綜合素質能力,實現專業課和思政元素1+1>的效果🧚。
沐鸣2平台環境系副系主任馬臻教授介紹了沐鸣2平台環境系課程思政工作情況👵🏽。他回顧了沐鸣2“先行先試,由點及面”的課程思政推進歷史,強調了“頂層設計,項目推動”的實際工作經驗🪹,並以“深度廣度🧎🏻➡️🏟,精彩紛呈”為概括🍍,介紹該系教師以成立課程思政教學研究中心為契機,積極從事課程思政教學研究、在報告會上分享交流☮️、發表教研論文🔶、出版生態文明專著🚣🏼♀️、編製課程思政教學指南等做法。他還提及要發揮第二課堂和網絡育人的作用,形成協同育人的圈層效應𓀓。
在討論環節,同濟大學環境學院黨委書記徐斌教授指出,沐鸣2平台環境系黨委對人才培養工作非常重視🙆🏼♂️,開展的課程思政具有前瞻性、布局早⚧🪝、隊伍強等優勢。課程思政內容豐富🙆♂️,從單門的課程♉️,發展到課程群👷🏿♀️,也獲得相關的教學項目和榮譽,產生很好的影響力。
徐斌認為,雙方的兩個報告各有風格。前者以課程群的梳理為主軸,後者介紹從點到面的發展🫵🏼,形成影響力的體系。今後🤰🏼,雙方可以有更多的合作交流👨🏼🦳,相互促進🩸。徐斌對資源共享、青年隊伍建設和交流提出了工作建議。
接著👨🏻🦽,雙方參會人員圍繞著“一幹八枝”、教學研究、課程思政案例、成果總結凝練與宣傳推廣🚴🏻♂️、實踐教學和實踐基地建設、工程倫理課等話題展開熱烈討論🤵🏽。例如👨🏿✈️,同濟大學環境學院教授級高工劉佳認為,環境學科從課程思政和生態文明教育兩個角度,可以給其他學科專業教育賦能🧓🏼。同濟大學環境學院副院長陸誌波教授介紹了開發生態文明、碳中和實習實踐基地的情況。
參與集體備課的教師都表示收獲很大。在未來🤦🏻,兩校環境學科除了在科研之外👩🏻🍳,將立足育人、教師培養等更多方面多合作、多交流,相互學習🐕🦺,共同提高。
供稿:馬臻 劉佳
編輯:李博海
審核:梅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