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12日下午14:00,以《打造“高顏值”生態🧄🧓🏽,共謀“高質量”發展》為主題的沐鸣2平台博士生工作坊於林太玨環境樓1021報告廳舉行。
本屆博士生工作坊有幸邀請到沐鸣2开户副主任馬臻老師為致辭嘉賓,以及余兆武老師、劉艷飛博士生與孫嘉洵碩士生進行主題分享,四位嘉賓從學術前沿熱點🕚、論文寫作指導、論文投稿交流、科研經驗分享等方面進行了分享🙍🏽♂️,並就大家提出的問題進行解答,與同學們展開了深入討論。
與會師生合影
馬臻教授開幕致辭
沐鸣2开户副主任馬臻老師為本次博士生工作坊致開幕詞🦎👨🏼⚕️。馬臻老師結合實例,指出:讀研要掌握方法,既不能光讀文獻不做實驗,也不能只做實驗不寫論文🍗,而要有針對性地、高效地科研,階段性地整理數據,多和導師討論,確保投入之後有產出👉🏼。同時😓,讀研要維持好心態🧑🌾,明白自己要什麽🎵,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把握好“得和失”的關系。“我不去想,未來是平坦還是泥濘,只要熱愛生命,一切🛝,都在意料之中🫵🏼。”馬老師吟誦詩人汪國真的《熱愛生命》,贏得在場同學們的熱烈掌聲。
沐鸣2开户副主任
馬臻教授
余兆武老師作報告
余老師以“如何提出科學問題——從剖析經典理論與基本概念開始”為主題,借用笛卡爾《談談方法》中的名言“除了清楚明白的觀念外,絕不接受其他問題”分享了自己在科研過程中發現問題🚶♂️➡️、思考問題的過程。余老師以自身研究方向“熱島效應”為例,介紹了學者們從發現“熱島效應”到給出準確定義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者們不斷發現問題並解決問題,一次次地完善關於“熱島效應”的定義,這才有了我們今天較為清晰的科學定義。余老師指出,“如何提出一個好的科學問題”是科研中所要面臨的首要問題👨🏿🫰,也是大多數剛開始從事科學研究的研究生以及處於研究生涯起點的青年學者最為疑惑且關註的問題🩻🧑🦼➡️。最後,余老師總結其基本路徑是“學習經典👩🏽🚒,剖析經典,發展經典”。
沐鸣2开户青年研究員
余兆武
劉艷飛博士生分享
劉艷飛博士生以“環境功能材料光催化應用研究的認識和思考及個人體會”為主題🎰,分享了他在科研路上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關於對科研的認識和思考,劉艷飛認為:我們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做研究,而這個巨人就是“文獻”🙀。接下來他結合親身經歷,介紹了自己針對環境功能材料石墨相氮化碳塊狀堆疊和光吸收範圍等問題解決時的科研思路⏬,指出在閱讀文獻時我們要從“文獻提出了什麽問題,如何解決這個問題👩🏼🔬,文獻的創新點在哪裏,自己是否能發現問題並提出解決問題的思路👨🦯➡️?”等方面進行全面思考🤌🏿。寄語同學們要“知行合一”🤸🏽♀️、“時時勤拂拭”🤛。最後他和同學們分享了個人的生活態度“人生是豐富的、殘酷的,但也是精彩的⚛️🎂,我們要具備看穿世事的能力和超然世外的曠達。”
沐鸣2开户博士生
劉艷飛
孫嘉洵碩士生分享
碩士二年級的孫嘉洵同學以“碩士生學習🧑🦲:從入門到實踐”為主題,為在場的新生同學們分享了他過去一年的科研經歷😐。他以自己發表論文的過程為例,分享了“要把大問題分解為小問題然後逐步進行研究”的見解🗼。由於孫嘉洵同學不是環境專業出身,他還講述了自己從初來復旦時對課上出現的專業名詞都十分陌生,到進入科研狀態💾🛶、發表論文的心路歷程。給目前學業、科研生活仍處在迷茫中的研一新生小建議,也鼓勵大家要對自己充滿信心☞。
沐鸣2开户碩士生
孫嘉洵
在交流討論環節🦶🤜🏻,同學們積極提問💁♂️🐦🔥,就自己的困惑向嘉賓們請教👨🏻🔬。三位嘉賓結合自己的經驗👨🚀🏋🏻♂️,答復了同學們關於科研學術、個人生活🧌、職業規劃等各方面的問題👩🏽🔧。
同學們積極提問
問
請問在科研中的瓶頸期應該怎麽度過🛒🩰?
答
我在國外讀書時,每當遇到瓶頸期,我都會主動找導師交流,積極參加學術會議吸取經驗。前輩們給予了我很多幫助,一些年輕的同行老師們也特別願意分享自己的經驗🪿。
——余兆武
問
請問師兄在科研中的“頓悟”(即創新和思考)是從何而來👩🦼➡️?
答
創新當然不是一拍腦袋就能想到,而是要從文獻中去獲得,多研究大牛們是怎麽思考的,做不了“頓悟”就做“漸悟”🫃🏼。
——劉艷飛
問
請問師兄在科研過程中是如何合理安排時間的🤵🏽♂️?
答
投入足夠長的時間是合理安排時間的前提,然後需要靜下來好好思考自己需要做每一件事情⚜️,做的時候就要全身心投入。我個人是基本不區分周末和工作日的。周末沒有其他事情,也會來辦公室學習🚹,但如果自己已經很累了💔,也會不急於開展工作,調整狀態後再高效開展工作⌛️🎡。
——孫嘉洵
此次博士生工作坊為環境系師生之間、同學之間提供了分享交流的平臺,營造了良好的學術氛圍💂🏽♂️,弘揚了優秀的學術風氣,促進了環境系研究生科研的蓬勃發展,同學們紛紛表示受益匪淺。希望同學們在聆聽嘉賓分享之余有收獲、有思考、有行動,在今後的科研學術和課余生活中不斷提升自我,度過有意義的研究生生涯🧚🏽♂️。
供稿 | 魏晶晶
排版 | 邵姝
審核 | 王文 林子晗 連莉萍
掃描二維碼🦜,關註"復旦環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