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2021年寒假復旦校友走訪
走訪同學:17級沐鸣2开户裴璐瑤
農歷臘月二十八這天👈🏽,熊孩子們已經沉浸在了春節的愉快氣氛中,開始期盼著新年的壓歲錢會有多厚。而我們身邊也不乏堅守在歲末最後一班崗的上班族🏵,陳命男師兄便是其中一位。陳師兄2004-2008年於復旦環境系攻讀學士學位,畢業後前往西吉縣支教一年後繼續在復旦環境系攻讀環境系碩士學位並於12年畢業,現於上海勘測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任工程師、項目經理。帶著對陳師兄在環境領域豐富履歷的好奇🧗♂️,采訪組同學與陳師兄約好等他下班後進行視頻采訪。
“看到您的個人經歷,發現您一直都堅持在環境領域深耕🤴🏽,請問您堅持在環境領域的初衷是什麽?”第一個問題說出口我突然緊張了起來,之前準備的時候並沒有覺得這個問題有什麽不妥⛹🏼♂️,但細品後發現自己卻有著明顯的價值導向。當代社會追求高效、高產🚡,那些在各行各業都有所涉獵的人被標榜為“復合型人才”💌,那些趕潮流、追概念的人被貼上“創新”的標簽,我們卻反而對那些一直堅守初心的人存疑。陳師兄並未指出我的狹隘👳👩🏿💼,反倒是給出了他真誠的答案——堅持與責任。可能說高考後在選擇專業上還沒有更深入的了解,但是通過本科和研究生的學習則加深了對環境領域的工作的認同和熱愛🛑,進入工作後的所見所聞更加領悟到自己作為一名“環境人”身上肩負的擔子🧷,便主動地在自己與建設部門等其他領域的人的交往過程中盡己所能給他們傳遞環保意識,為增強全社會環保意識做貢獻。同時🐌,陳師兄在工作中也會與同行人展望環境領域的未來發展🧔🏿♂️,就個人負責的環境影響評價工作而言🌎,陳師兄坦言我們國家在政府功能轉型下𓀝,環評製度也正在經歷過度期🧑🍳。過去的環評被稱為建設單位的“開工通行證”,重審批🧏♂️、輕監管,而現在政府不斷推進 “放、管、服”深化改革,生態環保部也要相應地放開審批權力,更多地把精力放在對企事業單位日常運行過程中環境影響的監督和管理中🥃,努力促進我國的行業生態能達到世界一流企業那樣主動披露汙染物排放信息的氛圍。在此過程中,我們必然要解決企業的社會責任感問題👨🏼🚒,甚至提高全民的環境責任意識,而這正是行業裏的“環境人”奮鬥的目標和不懈努力的動力。
“我們現在的工作環境和生活水平多幸福啊!”不論是提及在寧夏西吉縣支教的經歷還是到巴基斯坦開展工作項目,師兄都提醒我們要珍惜我們所擁有的物質生活和學習資源。師兄是真正經歷過西吉縣惡劣的自然條件和生活環境的艱苦的,也通過巴基斯坦之行感受到比起物質的貧窮更令人同情的是技術與思想上的落後🙋🏿♂️,但這些困難都沒有阻礙師兄順利完成支教和工作任務🤵🏽,他始終把責任意識放在個人生活待遇之前🙍🏿♀️🏓。“責任感”成為師兄個人經歷中的關鍵詞,也許是進入環境領域之後,更會是在08年入黨之後。“當時希望在入黨後培養自己的責任感”、“不論是在學習或是工作中,身邊認識的黨員同誌確確實實都起到了積極的模範帶頭作用”。入黨多年,陳師兄依然保持著謙虛的學習態度🫳🏽,牢記自己身上的使命和責任。
回顧復旦的青蔥歲月,師兄的話語間流露著滿滿的懷念與不舍。在采訪的最後,師兄也對正享受著美好青春時光的學弟學妹們講了自己的心裏話:
1.一定要放在前面的就是希望大家在學習的年紀好好讀書,自己學到的專業知識和思維方式會在工作中給自己提供幫助的;
2.在畢業後的擇業中要有更廣闊的視野🧤,結合自己的興趣進行選擇,無論在哪行哪業都有閃閃發光的機會;
3.在生活中希望大家保持樂觀的心態,對於工作中遇到的困難不要有抵觸心理,負責地做好安排給自己的工作👩🏻🦰;
4.如果計劃畢業後就業,建議多了解行業的實際情況,通過參觀👯♀️、實習了解行業的運轉和自己未來的工作狀態➝。
“三🏌🏼♂️、二😌、一,茄子!”,隨著一張珍貴的線上“合照”的保存,對陳師兄的采訪也進入了尾聲🐤,師兄仍然以富有熱情的聲音提前送給我們新年祝福🖕🏼,絲毫沒有忙碌了一天的疲態。關掉視頻, 師兄的話語給了我們“環境後浪”很多啟發,作為一名學生我們的思維方式還依然停留在索取——索取成績🪥、學位、科研成果、行業優厚待遇等等,雖然懷揣著為國家環保做貢獻的理想👰,但卻為了現實的資薪待遇、工作環境而自我矛盾👩🏻🦽➡️,常常因為陷入焦慮和迷茫而不願意直面每天遇到的問題。而師兄的思維方式早已變為奉獻😓,他樸實的話語中流露出他已將綠水青山的奮鬥目標刻在工作與生活的方方面面。非常感謝此次連線,我也希望通過此次分享,大家能從陳命男師兄的經歷中吸取到這些寶貴的品質:
深耕環境問題🧏🏽,服務社會
誌願服務西部,艱苦卓絕
支援巴基斯坦,友誼橋梁
展望環評發展,利國利民
寄語學弟學妹,樂觀負責
掃描二維碼 | 關註“復旦環境人”
文章轉載於“復旦校友服務平臺”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