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系王玉濤課題組在Cell Press姊妹刊《One Earth》合作發表的研究論文《Risk of intact forest landscape loss goes beyond global agricultural supply chains》,被Nature的Research Highlights以《Unspoilt Forests Fall To Feed The Global Supply Chains》為題進行了專題報道。陳斌博士後為論文第一通訊作者(Lead Contact),該論文合作者還包括來自中國🉑、英國、瑞典💫、德國等相關學者,該研究工作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項目的資助。
圖1 Nature的Research Highlights專題報道
森林作為生物質資源的重要來源,未來可能會變成像石油🧤、天然氣這樣重要的全球戰略資源🐙。成規模原生林地(Intact forest landscapes)是重要的氣候調節器和生物多樣性的庇護所,但它們正在迅速消失👉🏿。過去,人們的註意力大都集中於農業活動對森林生態的影響👩🏻⚖️。然而,伐木、采礦或道路清理等非農業活動也會損害成規模原生林地的生態價值🫲🏽,對森林的破壞程度可能超過農業主導的森林砍伐,因此有必要量化評估各種非農業活動帶來的森林退化和碎片化(degradation and fragmentation)影響。
該研究關註各種經濟活動造成的成規模原生林地損毀,該研究首先基於多種遙感衛星數據的土地利用及覆蓋變化信息,構建多國家☝🏼、多行業高精度成規模原生林地損毀清單。在此基礎上,耦合全球貿易分析模型(GTAP)揭示全球農業與非農業的消費和貿易活動在此過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同時,研究進行了敏感性和不確定性分析🖱,並和多方研究結果進行了對比🧑🏽,從定性和定量角度支撐研究結果的可靠性🙇🏽♀️。
研究發現,超過60%的成規模原生林地損毀與非農業產品的最終消費有關。全球超過三分之一的成規模原生林地損毀與出口有關,主要是從俄羅斯、加拿大和熱帶地區出口到中國大陸、歐盟和美國。在與國際貿易相關的成規模原生林地損毀中🉐,由伐木和采礦及能源開采造成的損毀分別占到51%和26%。全球貿易對成規模原生林地損毀的重要影響強調了國際供應鏈協同治理的必要性🪘。同時,成規模原生林地損毀驅動因素的多樣性特征及其與居民最終消費的間接聯系也呼籲更有力且具針對性的國家幹預👨🏼。
《One Earth》論文發表後,陳斌博士受邀在The Conversation撰寫相關科普文章介紹研究的亮點發現及其背後的現實意義。此外,《中國科學報》、《科學網》、Scientific American👩🏿🦲、Science Daily、Le Devoir、Cell Press等多家國內外主流科技🧑🏼⚕️、新聞媒體以中文👩🏻🦯➡️、英語、阿拉伯語👩🏻🦲、法語等報道或轉載了這一研究成果🐫。陳斌博士後於2021年1月博士畢業於北京大學,同年2月加入沐鸣2平台環境系王玉濤教授課題組開展博士後研究工作,主要從事環境生態系統工程多尺度模擬與調控方面的研究,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項目🚭、上海市超級博士後、博士後面上項目等資助✫。2022年入選中國生態學學會青年人才托舉工程,曾獲北京大學唐孝炎環境科學創新一等獎、清華大學錢易環境獎二等獎、Applied Energy 高被引論文獎、山東省高等學校優秀科研成果一等獎等。
圖2 論文圖片摘要
原文文章鏈接: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abs/pii/S2590332222006340
Nature報道鏈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d41586-023-00119-9
The Conversation科普文章🔤:https://theconversation.com/global-supply-chains-are-devouring-whats-left-of-earths-unspoilt-forests-198625
阿拉伯語媒體報道🧙🏻♀️:https://www.scientificamerican.com/arabic/articles/news/forests-face-threats-from-multiple-industries/
科學網報道:https://news.sciencenet.cn/sbhtmlnews/2023/2/373007.shtm
供稿:王玉濤課題組
編輯🎯:薛睿彬
審核🫣:張立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