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坤,地也。” ——《說文》
復旦環境地球科學講壇,歡迎清華大學蔣靖坤教授。" />
大氣有為
“坤,地也。” ——《說文》
復旦環境地球科學講壇🕶,歡迎清華大學蔣靖坤教授🙊。
這是復旦研究生FIST課程系列講座第一次以大氣環境科學為主題。因此🤦,特別邀請沐鸣2平台環境系系主任王琳教授擔任主持🧑🏽🏭。我們的長遠目標是依托學校、院系、學會🪞↕️、期刊,多線聯動,覆蓋環境地球科學的各分支和交叉學科🫴🏼,建設充滿活力的國際學術交流舞臺。
2021年8月27日,14點,騰訊會議ID: 272 800 335
講壇通過蔻享學術合作直播。點擊閱讀原文可直達,也可復製以下鏈接到瀏覽器觀看🎆。https://www.koushare.com/lives/room/913881
在江灣校區環境樓1015設立分會場,供感興趣的校內師生集中觀看和交流👩🏽✈️,並有茶點供應。歡迎參加♿🧑🏿🍳!
推薦閱讀
從斯坦福大學的新學院,看中國環境地球科學學科戰略
一段分水嶺的故事:慶祝AG期刊創刊35周年
從“taikonaut”到以中國人姓氏命名的近50種礦物
國際地球化學協會IAGC 2021年各獎項公布
彩蛋| CNSAg😝:同在一個元素周期表的碳氮硫銀
AG35年的Tributes:從地球化學之父到中國當代的學科英雄
鄭永飛院士:做“科學家辦刊”的倡導者與踐行者
地球科學中有哪些薄弱學科💂🏼?如何扶持🧍🏻?何以自強?
AG公眾號的綱領:毛澤東做自媒體的日子
AG2020年影響因子 3.524! 美好寓意
AG經典
AG主編的高考作文:淺談時間沉澱與期刊擔當
史上最高!引用超7400次🛴,英國地調局砷汙染綜述
王焰新院士於2009年提出的具有普適意義的蘇打水成因新模式
AG新星
美國奧本大學 | Lauren Beckingham:水巖相互作用
中國天津大學 | 鄭旺👨🏽🎨:金屬同位素地球化學
復旦環境地球科學講壇回放
袁松虎 | 氧動態界面活性氧產生機製與環境效應
聶明 | 土壤微生物呼吸對溫度變化的響應與適應
Stefan Peiffer | 硫鐵礦物的生物地球化學
“微言大義”
湯鴻霄自傳1🧑🏻🏫,兼談Jim Morgan關於pH的段子
湯鴻霄自傳2🤹🏽♂️:體會博采眾長的價值
湯鴻霄自傳3🥻🔞:枝繁葉茂的Werner Stumm學派
湯鴻霄自傳4:轉發“第十五屆全國水處理化學大會通知”
湯鴻霄自傳5:出版《水化學》中文版的前前後後
飛行的籃球是不是氣溶膠? Pratim Biswas課堂上的橋段